2004年以来,在省、州委组织部的指导和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人才工作制度,突出人才的培养使用,充分调动全县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将2004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现状
1、2004年,共有党政人才1358名,其中:妇女干部 281名,少数民族干部403名,35岁及以下492名,36至40岁327名,41至45岁282名,46至50岁176名,51至54岁58名,55岁及以上23名,企业管理人才188名,其中:妇女38名,少数民族32名, 35岁及以下51名,36至40岁29名,41至45岁45名,46至50岁37名,51至54岁18名,55岁及以上8名,专业技术人才4852名,其中:妇女干部1486名,少数民族干部1056名,35岁及以下2847名,36至40岁702名,41至45岁648名,46至50岁379名,51至54岁203名,55岁及以上73名,工程技术人员314名,农业技术人员252名,卫生技术人员431名,教学人员3792名,经济人员2人,会计人员11名,统计人员2名,图书档案人员20名,新闻、出版人员12名,播音人员11名,体育人员3名,政工人员2名;技能型人才842名;技能型人才825名,其中:妇女183名,少数民族122名, 35岁及以下442名,36至40岁169名,41至45岁104名,46至50岁75名,51至54岁23名,55岁及以上12名;社会工作人才74名:其中:妇女25名,少数民族17名,35岁及以下16名,36至40岁15名,41至45岁24名,46至50岁14名,51至54岁5名;农村实用人才2896名:其中:妇女893名,少数民族756名,35岁及以下2451名,36至40岁286名,41至45岁101名,46至50岁58名。
2、2005年,共有党政人才1415名,其中:妇女干部292名,少数民族干部423名,35及岁以下526名,36至40岁330名,41至45岁285名,46至50岁181名,51岁至54岁61名,55岁及以上32名,企业管理人才214名,其中:妇女41名,少数民族34名,35岁及以下58名,36至40岁33名,41至45岁51名,46至50岁43名,51至54岁18名,55岁及以上11名,专业技术人才5100名,其中:妇女1534名,少数民族1130名,35岁及以下2999名,36至40岁729名,41至45岁663名,46至50岁399名,51至54岁212名,55岁及以上98名,工程技术人员318名,农业技术人员260名,卫生技术人员438名,教学人员4021名,经济人员2人,会计人员11名,统计人员2名,图书档案人员20名,新闻、出版人员12名,播音人员11名,体育人员3名,政工人员2名;技能型人才842名,其中:妇女187名,少数民族128名,35岁及以下452名,36至40岁174名,41至45岁106名,46至50岁81名,51至54岁以上21名,55岁及以上8名;社会工作人才78名:其中:妇女干部27名,少数民族干部18名,35岁及以下18名,36至40岁16名,41至45岁25名,46至50岁14名,51至54岁5名;农村实用人才2915名:其中:妇女906名,少数民族768名,35岁及以下2473名,36至40岁283名,41至45岁103名,46至50岁56名,50岁以上2名
3、2006年,共有党政人才1430名,其中:妇女干部304名,少数民族干部427名,35岁及以下513名,36至40岁289名,41至45岁326名,46至50岁186名,51岁至54岁74名,55岁及以上42名,企业管理人才252名,其中:妇女44名,少数民族26名,35岁及以下70名,36至40岁42名,41至45岁52名,46至50岁56名,51至54岁20名,55岁及以上12名,专业技术人才5266名,其中:妇女1628名,少数民族1126名,35岁及以下3047名,36至40岁702名,41至45岁733名,46至50岁399名,51至54岁254名,55岁及以上131名,工程技术人员233名,农业技术人员378名,卫生技术人员460名,教学人员4137名,经济人员3人,会计人员14名,统计人员3名,图书档案人员14名,新闻、出版人员9名,播音人员11名,体育人员3名,政工人员1名;技能型人才846名,其中:妇女187名,少数民族128名,35岁及以下456名,36至40岁173名,41至45岁107名,46至50岁81名,51至54岁21名,55岁及以上8名;社会工作人才80名:其中:妇女 27名,少数民族18名,35岁及以下20名,36至40岁16名,41至45岁25名,46至50岁14名,51至54岁5名;农村实用人才3141名:其中:妇女913名,少数民族774名,35岁及以下2665名,36至40岁298名,41至45岁117名,46至50岁57名,50岁以上4名;
4、2007年,共有党政人才1408名,其中:妇女干部299名,少数民族干部424名,35及岁以下450名,36至40岁279名,41至45岁357名,46至50岁178名,51岁至54岁103名,55岁及以上41名,企业管理人才310名,其中:妇女52名,少数民族33名,35岁及以下76名,36至40岁59名,41至45岁70名,46至50岁65名,51至54岁25名,55岁及以上15名,专业技术人才5560名,其中:妇女1753名,少数民族1261名,35岁及以下3317名,36至40岁660名,41至45岁774名,46至50岁395名,51至54岁285名,55岁及以上128名,工程技术人员262名,农业技术人员411名,卫生技术人员581名,教学人员4218名,经济人员2名,会计人员14名,统计人员7名,图书档案人员15名,新闻、出版人员12名,播音人员33名,体育人员4名,政工人员1名;技能型人才864名,其中:妇女193名,少数民族130名,35岁及以下467名,36至40岁176名,41至45岁109名,46至50岁82名,51至54岁22名,55岁及以上8名;社会工作人才85名:其中:妇女28名,少数民族20名,35岁及以下23名,36至40岁18名,41至45岁24名,46至50岁15名,51岁及以上5名;农村实用人才3350名:其中:妇女936名,少数民族782名,35岁及以下2848名,36至40岁312名,41至45岁124名,46至50岁61名,50岁以上5名;
二、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情况
1、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环境。2004年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制定了《兴仁县2003—2008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计划》,在计划期内,将对我县各级各类干部分批分期进行轮训,以提高全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2004年县委表彰了12个先进集体、32名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多方面关心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这个目标,加强对我县优秀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的宣传报道工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及时地将大批优秀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激发优秀人才建设兴仁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利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每年春节,县委、政府都要组织人员对我县部分优秀知识分子、杰出科技人才进行走访、慰问。
通过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选拔人才。2004年以来,我县部分乡镇和不少单位、部门都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本单位、本部门各股、室、站、所、办的人员。在实行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的过程中,大部分单位采取定岗位、定编制、定职责的方式进行。我县部分乡镇和有关单位在实行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的过程中,都制定了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的方案,方案对竞聘原则、指导思想、竞聘办法和纪律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干部职工实行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了各股、室、站、所、办的负责人。同时,有的单位在实行竞聘上岗的过程中,还采用民主测评、考试、演讲、组织考察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如我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在选拔本部门中层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先进行了民主测评、专业知识考试、竞聘演讲等综合考核,再结合民主测评、考试、演讲的成绩,经组织考察,最后确定中层干部人选。这种方式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将一批优秀的人才及时选拔进本单位中层领导班子,为本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以公开招考方式选拔人才。按照“凡进必考”的用人制度,依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竞争激励”的人才使用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各类所需人才。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考录用师范类毕业生1211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事业人员51人,医学类毕业生62人,招考公务员107人。尤其是事业单位录用招考聘用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通过有计划地将年轻、高学历的优秀生源招考录用到事业单位工作,既拓展了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又缓解了事业单位进人渠道不畅,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2007年从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选拔32名1980年1月以后出生的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书记助理和乡镇长助理。
3、形式多样,搞好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五年来,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在培训中,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人才。到目前,我县共有组织部管理的科技人才275 名 ,人事局管理的乡土人才68名 ,颁发绿色证书的3350名,形成了较好的人才队伍规模。针对我县部分村级班子整体功能不强、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党员及干部队伍老化严重的现状,县委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并加大了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专门组织了一次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00人,通过专题授课、分组讨论和到花卉苗木基地、香菇实验基地实地考察,使这批村级后备人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开展在职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县委党校和职中两个教育阵地对在职干部进行培训。为了搞好干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每年都认真做好党校的招生、宣传、报名、入学考试和学期考试等工作。县领导还抽时间到党校给学员讲课。五年全县组织了422人参加党校本专科函授学习,组织了电大专(本)科生1945人在县职中学习。在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县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人数有332人,副科级后备干部有81人。这些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干部文化、业务、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开展综合知识技能培训。认真抓好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普及培训为辅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每年利用春耕、秋种、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等开展培训,使更多的乡土人才涌现出来。我县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对星火带头人、科技示范户、专业种植大户进行培训。
加大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培训。为了认真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占领就业市场,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服务,我县在狠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县劳动就业办公室、县农业办公室、县扶贫办公室等三个单位,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争对性的对劳动者进行了岗前技能培训,五年来,在我县职中及其他院校累计共为23500名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城乡青壮年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技能培训,主要开设的培训项目有电子操作工、电动缝纫车工、矿山井下工、矿山管理员、电工、电焊工、汽修工、经果林等30多个工种的培训,培训人员输送到各行各业就业很受欢迎。
组织外出挂职学习培训。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我县五年除积极完成省、州组织的干部调训外,还有计划的组织我县优秀人才到宁波、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或挂职学习。2004年,选派了10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山东枣庄等大中型煤矿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学习锻炼,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宁波北伦新区进行为期2个月的挂职学习锻炼。2005年选派2名乡镇党委书记、1名乡镇长、3名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新区挂职学习两个月。选派5名干部到山东枣庄挂职学习煤炭开发、管理经验。2007年为深入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与水城钢铁公司协商,选派10名学理工科的年青干部赴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学习锻炼2个月。学习归来后,考察成员都完成一篇以上调研文章,对兴仁地方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利用现代远程网教育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人才,是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当代社会的需要。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群众。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立远程教育站点387个,覆盖223个行政村,6个社区,在建站的过程中,我县围绕边建设、边管理、边使用的原则来进行,建站至今全县远程教育站点累计培训5730期次, 108759人次接受了学习教育培训,其中党员53719人次,群众55040人次,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4、认真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成立县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办公室,2006至2007年共派遣46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的派遣对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5、立足实际,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和推介人才。依托资源和产业引进人才。重点是围绕我县煤炭、黄金两大支柱产业引进专业人才,开发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战略,采取主动出击办法,从外地引进有识之士开发我县煤炭、黄金等产业。
依托文化活动引进人才。县委、政府利用举办兴仁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活动,邀请各届知名人士来兴仁助兴,从而提高了兴仁的知名度,达到了办节招商、促进发展的目的。每届“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还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矿山、水电开发专业技术人才。
大力向外推介人才。为使人才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我县将近几年毕业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求职登记工作及有关数据输入微机,并利用人才网络向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推介我县人才,为人才能进能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6、抓统计,全县人才资源库不断完善。按照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的要求,人才资源统计,县委组织部重点为党政人才,县人事局重点为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召开专门会议,对人才资源统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人才资源统计过程中,我们对全县党政人才、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了人才资源基本情况信息库。通过统计分析人才资源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明确了全县人才资源的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工作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三、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人才匮乏以及传统观念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作为边远山区,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还很突出。一是在专业结构上,存在技术人才缺乏,中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等问题。我县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才70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09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59人,副主任医师3人,高级农艺师1人,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政工师1人,其他专业没有高级人才。二是在专业分布上,教育卫生类专业技术人才多、其他专业人才缺乏,环境保护、工程测量、旅游等产业化高级人才为零,专业分布不合理,层次低。
2、人才机制相对僵化,流通不畅,需求不旺。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政策不配套,流动机制不健全。个别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合理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在人才开发方面,统一规划还不够细致,统一管理方面也缺少过硬的措施,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还不够好。一方面,有人才但缺少载体,找不准载体,有些人才利用不好,造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一些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作力度还很不够,引进人才的数量、质量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就业渠道比较单一,稳定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人才短缺与人才富余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引进和流动渠道不畅。四是人才政策不配套,吸引力较弱。在边远乡镇人才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五是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在我县人才市场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基本没有进入市场,加上人才引进户籍、社会保障体制度等配套政策不到位,影响了人才的供求和流动。
四、人才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强化领导小组的职责,健全成员单位的重大事项报告和联系协调制度,定期协调解决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改进宏观管理。完善部门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 “三支队伍、两类人才”(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
4、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加大人才选拔力度。我县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在选拔干部中实行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期制、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把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五年来,尤其注重选拔各行各业中的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为使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我县还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对不胜任工作、群众意见大的实行降职或免职。并及时地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进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