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实现撤县设市、构建和谐兴仁”目标,以“东西兼顾,开发开放,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状态,着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管理体制、选人用人、党建引领发展上下功夫,扎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强基固本着力推动全县党的建设
着力在村级建设上下功夫,有效推进全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结合巩固提高年和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入1294.9万元对70个不足9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按300平方米左右进行改扩建,强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339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有效推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切实惠及广大群众。二是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恢复县委企业工委,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力度,采取多项措施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县153个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其中29个非公企业独立建立了党支部。三是加大党建经费投入。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400万元专项党建经费,推进党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今年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县特别从党建专项经费中划拔100万元作为全县党员创业带富基金,划拔72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重点打造36个党建示范点。四是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选聘好4名村常务干部,在重点项目涉及村和29个涉矿村增设一名常务干部,负责协调矿群关系和项目落实。选聘71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协助做好各村的发展。五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青年中发展党员,加大在外出务工经商、“两新”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创新机制着力推行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在基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切实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行之有效的常效管理机制。一是继续推进“村选乡聘”工作。通过“选、聘、评、考”,全面实行村常务干部“村选乡聘”制度,进一步细化干部绩效考核和责任状项目,将村常务干部报酬增加到每月1000元以上,报酬改为“基本报酬+绩效奖金”的模式发放,有效提升了基层村常务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动性,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以实施“一事一议”为载体,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三是继续推行矛盾纠纷调解奖励机制。对村级组织调解矛盾纠纷实行奖励,根据纠纷调解的难度分别按照一般、疑难、重大三个档次,奖励村常务干部50元、100元、200元。截止目前,共调解民间矛盾纠纷867件,兑现奖励84150元,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继续推行“和谐矿区促进会”工作制度。在涉矿村成立“和谐矿区促进会”,由煤矿企业和煤矿所在地村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促进会会员,通过采取“一对一”的办法,深入到矿区与群众、矿主交流,定期组织村民代表、煤矿企业代表开展座谈,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帮助沟通思想,将矿群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五是继续推进“三个下移”工作。以“千名代表走基层”、“扶贫个案管理”和“干部社区工作日”三项工作机制为载体,进一步将“人员、经费、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有效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做到“动态走访与常态办公”相结合,确保民情畅通,民意顺达。六是继续推行城市建设征地补偿机制。在城市规划区内,对因城市建设被征用土地的失地农民,按每亩每年1200-1440元给予生活补助,直到土地承包合同期满为止。
围绕中心着力推进干部管理创新
着力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一是“四项差额”,努力实现“多数人选人”。乡镇换届期间,我县切实抓住初始提名、考察、票决和任用四个关键环节,在全州率先采取县委全委会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和差额任用的方式选拔任用乡镇党政正职,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两定推荐”,努力实现“在多数人中选人”。一方面在乡镇(街道)按照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开展全额定向推荐,民主推荐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另一方面在54个县直机关、参公单位和14个临时机构分别定额推荐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人选,确保在选拔优秀干部的“入口环节”做到干部全覆盖。三是“三个在先”,努力实现换届纪律知晓率100%。加大换届纪律的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和在乡镇主干道、交叉路口等醒目位置悬挂大型喷绘广告和户外宣传牌,建立换届纪律短信宣传平台,同时在启动换届工作前,先开展“两单一册”、“一谈一诺”和“一卷一测”活动,有效加强参加民主推荐、参加会议的“两代表一委员”的宣传教育,确保换届纪律知晓率达100%。
党建引领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在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以“东西兼顾,开发开放,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状态,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是社会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60.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6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330元,同比增长24.1%。二是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建成廉租住房492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765户,民居改造1132户;建成大山、新马场、百德、下山敬老院;全面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2011年10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施对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7大类32种重大疾病住院基本免费医疗。三是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启动“三甲”创建工作。完成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及1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成89个村级卫生室;地方病、传染疾病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医院新院区和中医院两个“三甲”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基”高水平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兴仁一中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投资1.46亿元建成“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贵州兴仁中学”。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可容纳2万名学生的中学教育城,全县将有21所中学入驻,为乡镇的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空间,进一步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五是人口计生水平有效提升。制定出台农村计生“两户”基本生活补助、基本免费医疗、住房、就业等七项优惠政策,建立少生优生利益导向机制,2011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6‰,比2006年下降了2.3个千分点,人口计生工作位列全州前茅,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六是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我县围绕“复兴老城、完善新区、再建新城”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化建设。复兴旧城步伐加快,改造解放路步行街等9条老城区干道和37条背街小巷,建成城西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新区功能更加完善,新建、改造兴仁大道、振兴大道等15条城市主次干道,建成兴仁广场、体育运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和群众休闲娱乐设施;再建新城步伐加快,开工建设东湖新城、东南新城兴旺路、政通路等“两横四纵”骨架路网和兴仁至巴铃小坪寨16.4公里城市快速干道——飞越大道,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兴仁”目标,以“东西兼顾,开发开放,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状态,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产稳县、环境立县、三产活县”战略,相继被列入全国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全国小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试点县、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县,全省生态草地畜牧业试点县、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县。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部分学科学业质量状况调查样本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