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0年以来,真武山街道积极探索“村选乡聘”工作,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和办法,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从以村为单位到具体考评到个人,实现了“村选乡聘”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一是领会精神,实现“村选乡聘”全覆盖。街道以群众选举为前提,以街道聘任为抓手,以群众评议为依据,以党政考核为动力,按照“选聘结合,明确职责,改善待遇,定期考评,乡镇管理”原则,自2011年起已实现“村选乡聘”全覆盖。在贯彻“村选乡聘”工作中,重点突出“选、聘、评、考”四个环节,在选举、聘用和评议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考核工作,进一步量化绩效考核指标,将工作目标任务按月下达到5个村(居、社区)常务干部个人,形成“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目标”的绩效任务“全覆盖”,同时落实月督查考核机制,确保“村选乡聘”和绩效考核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民主选举、依法聘用。落实以选促聘机制,在村民民主选举出村委会委员,党员民主选举出党支部委员的基础上,把办事公道正派、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民、年富力强、发展意识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为科学管理好村干部,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解决村常务干部的待遇等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经党工委、办事处集体研究,将“组织上靠得住”和“群众中信得过”的人聘进村常务干部队伍,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2013年第九届村级换届民主选举以来,共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33名,选举党支部委员25名,街道从58名“两委”班子中聘用30名为村常务干部,实行一年一聘。
三是民主评议、科学考核。贯彻考评结合机制,各村(居、社区)每季度召开由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组长及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会,对村常务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上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同时,街道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对月初下达到村(居、社区)常务干部个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业农村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实施等工作完成情况,形成督查通报,每季度将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得出考核分值。在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将综合考评结果提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集体专题研究,按照村常务干部总人数2∶6∶2的比例(优秀20%、称职60%、基本称职20%,不称职等次不定比例)确定季度考核等次,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进行公示。对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为“不称职”的村常务干部,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法给予解聘。
四是考酬挂勾、注重实效。街道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挂勾,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作发放的主要依据,奖勤罚懒,革除“平均主义“的和“吃大锅饭”的弊端,采取“固定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在固定工资报酬按每月600元发放的基础上,根据季度考核等次兑现绩效报酬,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每月绩效工资为1400元,“称职”每月1000元,“基本称职”每月600元,“不称职”取消季度绩效报酬。落实考酬挂勾机制既解决了村常务干部的报酬问题,又营造了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围。
通过“村选乡聘”,既优化了村级组织的干部队伍,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村常务干部的工作激情,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外使的良好工作氛围,发挥了村级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